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精练校园文化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精练校园文化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华南理工大学校训出处?
新校训“博学慎思明辨笃行”出自《礼记·中庸》。1924年,孙中山先生命邹鲁创办广东大学时,亲笔题写“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”作为校训。1934年,在华工、华农所处地址兴建的原中山大学,也以上述15字作为校训。后中山大学把它简化为10字“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”。华工新校训从其中提炼8字,组成两句,既体现了历史文化传承,又有所创新,且高度精炼、寓意深刻,内涵丰富,朗朗上口,易于记忆;与学校牌坊、北区校训石及学校古建筑有历史渊源可循,与新校徽相统一。
《礼记·中庸》十九章有云十九章有云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,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。“博学之”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,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。好奇心丧失了,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,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。“博”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。惟有博大和宽容,才能兼容并包,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,真正做到“海纳百川、有容乃大”,进而“泛爱众,而亲仁”。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。越过这一阶段,为学就是无根之木、无源之水。“审问”为第二阶段,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,要对所学加以怀疑。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、分析,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,是为“慎思”。“明辩”为第四阶段。学是越辩越明的,不辩,则所谓“博学”就会鱼龙混杂,真伪难辨,良莠不分。“笃行”是为学的最后阶段,就是既然学有所得,就要努力践履所学,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,做到“知行合一”。“笃”有忠贞不渝,踏踏实实,一心一意,坚持不懈之意。只有有明确的目标、坚定的意志的人,才能真正做到“笃行”。我是华南理工大学在校的本科生,今年才考上的。
2021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校训?
2021年6月10日。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新校训诞生。
厚德 强能,明理 笃行。
厚德,语出《周易》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***总书记强调,人无德不立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。
明理,语出《宋书.良吏传》:精炼明理,为一事所推。学校师生们都是为了明白道理,明察事理,洞悉哲理,守望真理。
笃行,出自《礼记.中庸》:博学之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意味着坚持不懈踏踏实实的去实践。
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,您有什么好的建议?
传统文化涉及面很广,所以进校园可有多种方式:1.与现有科目结合。比如古典精美诗词文,可以增大教材占有率,在校园内开展像诵读、诗词大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,激发孩子学习兴趣;古典戏曲、乐器可以与音乐课结合;中国画、书法可以和美术课结合。2.输送更多专业教师进入校园,提升传统文化课程的质量与效果。3.把传统文化的学习掌握一定程度上与考试考评结合。4,各级宣传媒体多策划类似诗词大会,成语大会之类节目,在社会上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。
作为一个父亲,我很关心这个问题,因为想让儿女学习传统文化却不知从何下手。本人文化不高,不能系统地回答,只是平时有点想法,说的不对请大家指正。
现阶段我国的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,这个断层远不是读古诗三字经能弥补的。作为生活在县城的人,我深切地体会到现在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的一是红白喜事,二是中医药上。当然不能把这些内容直接带进学校,但可以从衍生处带入。例如婚姻制度衍生的称谓,外国一个uncle ant就能覆盖所有,我们却有一堆的称谓,这些称谓就是传统文化的体现,由此及里的带入,也是一个学习方式。再例如阴阳五行和中医药理论,这是密不可分的,如果说一个人不知道阴阳虚实五行相生相克,就会背点古诗词,那能叫掌握传统文化吗?我们要择精华,也要择精要,才叫传统。以上愚见,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精练校园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精练校园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